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
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
【亚7: 1-14】【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在撒迦利亚书第七章中讲到,在【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那时伯特利人已经打发沙利色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是阳历主前518年12月初。这是撒迦利亚领受八个异象之后一年零十个月(1:7),离圣殿竣工还有两年零三个月(拉6:15)。「就是基思流月」,这是犹太人在被掳之地所用的年历,他们归回之后仍旧沿用。「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初四日”,是指神向先知撒迦利亚说话的日子是当月第四日。「那时伯特利人」,「伯特利」是被掳前北国以色列两个拜金牛犊的中心之一(王上12:28-29)。被掳的百姓回归时,伯特利城也有不少人回到故乡(拉2:28)。伯特利人从前拜偶像假神,如今已经从被掳受苦中学会功课,不再拜偶像假神。「已经打发沙利亚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神的话临到先知撒迦利亚之前,伯特利已经有一批余民在“沙利亚和利坚米勒”两人的领导下,来到耶路撒冷敬拜真神。「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就是向真神祷告,恳求赦罪施恩。「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他们在敬拜、祷告真神之际,就问圣殿中的祭司和先知。「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我”指当时提问的人,实际上乃是代表众人提问。「斋戒」的意思是禁食。他们问在被掳到异地七十年期间,为着国破家亡的惨状,每年五月和七月禁食悲哀,如今已经归回故土,是否仍需继续禁食?
【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耶和华借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这时神的话临到先知撒迦利亚,是针对那些人的问题。「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神吩咐先知撒迦利亚,要向归回的余民和祭司宣告神的话。也表明以下这些话并不是对代表团的回答,而是神借着这个代表团所提出的问题,要百姓思想「禁食悲哀」的真实意义。「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是指他们在被掳到异地七十年期间的禁食,只是出于自怜。“悲哀”分别是为了纪念五月圣殿被毁(王下25:8-10)和七月犹大省长基大列遇难(王下25:25)。「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神指出他们在七十年里的禁食,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怜,并不是真实、谦卑地向神悔罪。所以他们的禁食,就如他们的吃喝,都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所以七十年来,他们在整个被掳的年代中的禁食,在神看来全属多余。“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就是在耶路撒冷正兴盛安稳的时候,“耶和华借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他们那时对神借先知的警告,根本置之不理,以致国破家亡,圣殿被毁。他们却在圣殿被毁之后,在被掳之地定期禁食以示悲哀怀念,却不悔改,这在神看来他们的禁食,则为维持敬虔的外貌,毫无意义。
【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以色列人吩咐说,审判的时候要按公正和公义断定是非,绝对不可有偏袒。「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就是对待弟兄要以爱心和怜悯为出发点,同情体恤所有的肉身同胞。「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就是不可欺诈、迫害那些无依无靠弱势的人。“寡妇、孤儿”都是在经济上贫困,在社会中低微,容易遭人唾弃与欺凌。“寄居”的是外地人,不仅受歧视,而且在经济上无保障。“贫穷人”受别人轻视,尤其受富豪者欺压。「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就是不可存心去伤害肉身同胞。这些要求都见于律法和先知的教训中,可是他们在被掳前并未遵守。【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肩头,塞耳不听,使心硬如金钢石,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借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故此,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他们却不肯听从」,是指以色列人执意不肯听从神嘱咐的话,甚至拒不顺从。「扭转肩头」,是形容以色列人倔强顽固,故意违抗神的话。「塞耳不听」,就是故意使耳朵不听神的话。「使心硬如金钢石」,是指心硬如铁石,使神的话不能进入他们的心里。「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借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是指神的灵在历世历代感动祂的众先知所说训诲、诫命、条例、劝戒和勉励等类的话,他们都拒不听从。「故此,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因着他们刚硬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的“烈怒”临到他们身上。「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神呼唤,他们不听,这是以色列的叛逆。「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将来灾难临头的时候,他们向神的呼求也必不蒙神垂听。「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旋风”表达神忿怒的行动。神必使他们被掳掠且分散到列国,沦落在可悲的光景之中。「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结果他们原来所居住的迦南美地,有些地区因为人迹罕至,而变成荒凉旷废。「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美好的迦南地,竟变成如此荒凉,是因为他们的罪所招致的。而神在此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叫他们要以悲惨的遭遇为警诫,吸取教训,并要敬畏神,听从祂的话,要顺服他,摒弃虚假的敬拜,不再重蹈覆辙。但愿我们今天也都要以此引以为戒,我们要听从神的话,顺服祂的带领,我们如此行,就必得神的喜悦!阿们!
<神责备百姓虚伪的禁食>
读经「亚7: 1-7」【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在撒迦利亚书第七章的这段经文中,先知撒迦利亚讲到神责备百姓虚伪的禁食。在【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初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那时伯特利人已经打发沙利色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在“大利乌王第四年九月”,也就是距夜间八个异象不到二年,“耶和华的话临到撒迦利亚”。当时被掳归回的伯特利人,打发“沙利色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到耶路撒冷“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就是向真神祷告,恳求赦罪施恩。同时他们“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他们所求问的是关乎以色列人在被掳的七十年来所守的禁食的问题。因自从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焚毁以来,每年这些被掳的以色列人都会在耶路撒冷被毁灭的五月举行特别的"哭泣斋戒",就是为国破家亡的惨痛结局而禁食哀伤。现在部分被掳者与他们的后裔已归回本土,圣殿已开始重建,所以这些伯特利人问神殿中的祭司和先知,是否要继续守五月的禁食?
接着先知就说:【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可见神的话之临到撒迦利亚,就是针对伯特利人询问禁食的问题,但神的回答不是单单给伯特利来的人,也是给全体被掳归回的人,就是给“国内的众民和祭司”。神借先知撒迦利亚答复他们,就是责备他们虚伪的禁食。因为神反问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可见神看出他们的禁食并不是向神认罪、痛悔,所以神责备他们在被掳之地七十年期间,每年五月、七月间禁食悲哀之举,根本就不是向神而行。他们五月禁食是纪念圣殿被毁(王下25:8-9)、七月禁食是纪念省长基大利等人被杀(王下25:25-26)。虽然他们“哭泣斋戒”,就是哭泣禁食,但神指出他们在七十年里的禁食,正如他们日常吃喝一样,都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并没有向神谦卑及悔过。因此在神看来,他们或禁食或吃喝完全是一样的。他们的禁食并不显得比照常吃喝更虔诚。所以七十年来,他们在整个被掳的年代中的禁食节,在神看来全属多余。既然这样,何须为今后是否还要继续守禁食节来求问呢?禁食本是克苦己心,反省自己的遭遇是因为得罪神的缘故,从而坚定地离弃罪,在神前悔改。他们就是因为所犯的罪造成了耶路撒冷和国家的毁灭,可是他们的禁食没有真正的悔罪,这就证明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罪恶。所以他们或禁食或吃喝,在神看来完全是一样的,他们的禁食并不显得比照常吃喝更虔诚。
因此先知又说:【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耶和华借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这里先知把以色列从前的兴旺和现在的沦落进行对比,为要提醒他们,之前“当耶路撒冷和四围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就是在耶路撒冷正兴盛安稳的日子,那时无论在城市、乡镇,还是山地、高原,到处都住满了人。然而先知说,那时“耶和华借从前的先知所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在耶路撒冷还没毁灭之前,神已借先知向他们发出宣告的话,可是他们不理会神借先知的警告,也不听从神借先知所说的话,以致国破家亡,圣殿被毁。他们却在圣殿被毁之后,在被掳之地定期禁食以示悲哀,这在神看来都是装模作样的假虔诚。若他们听了神借众先知所说的话,他们就不用经历被掳,也不用为亡国而禁食了。因此他们真实的禁食,就是要反省自己的遭遇是因为得罪神的缘故,从而要离弃罪,在神前悔改,并要听从神的话。今天我们有罪当认罪禁食祷告,求神赦免。在禁食的过程中,更要离弃罪,在神前悔改,这才是神所喜悦的。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知道禁食的真实意义,不是遵行某种固定的形式与作法,而是要反省自己,并要向神认罪、痛悔,从而要离弃罪,在神前悔改,这样的禁食才是神所悦纳的!阿们!
<神指出选民被掳的原因>
读经【亚7: 8-14】【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在撒迦利亚书第七章的这段经文中,神借先知更进一步指出选民被掳原因,首先【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撒迦利亚说:‘万军之耶和华曾对你们的列祖如此说:’要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这里神籍先知向以色列民说明,祂之所以不悦纳他们的禁食,是因为他们一边犯罪一边禁食。若百姓忽略了怜悯之心,他们的禁食名存实亡。若他们对弟兄存着苦毒,想方设法的欺压同胞,那么他们再多的禁食也是枉然。神曾经一再呼唤以色列民要按照公平审判,以慈爱待同胞,不欺压弱势群体,不谋害人。可是【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肩头,塞耳不听,12使心硬如金刚石,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借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故此,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肩头”,是指他们像倔强的牲畜,把肩头扭开,不让主人 把轭加在它的肩头上,就是不肯接受主人的驾驭,这就是说,以色列人倔强顽固,故意违抗神的话。「塞耳不听」,就是拒不顺从,这使他们的心“硬如金钢石”,使神的话不能进入他们的心里。因而“不听律法和万军之耶和华用灵借从前的先知所说的话”,以致使“万军之耶和华大发烈怒”,神的忿怒就临到他们身上。
【万军之耶和华说:‘我曾呼唤他们,他们不听;将来他们呼求我,我也不听。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这里神借先知更进一步指出选民被掳原因,绝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的禁食,乃是因为他们的列祖,不听从神多次的呼唤,所以当神的惩罚临到他们时,他们虽然呼求神,神也不会听他们。既然他们拒绝听从神的呼唤,那么将来他们在患难中呼求神,祂也照样不会垂听,并且要严惩他们,使他们国破家亡,把他们分散到列国。“我必以旋风吹散他们到素不认识的万国中。这样,他们的地就荒凉,甚至无人来往经过,因为他们使美好之地荒凉了‘”。因为以色列人不听神的话,继续犯罪得罪神,最后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人的罪就是不听神的话,人最惹神怒气的地方,就是不听神的话。当时听先知撒迦利亚说这番话的人应该都知道,神在此所宣告的惩罚,是他们已经经历的惨痛事实。他们的国家,无论是北国以色列还是南国犹大都先后亡国了,他们的祖先也先后被掳到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地界去了。这些从被掳之地回来的子民,应该痛定思痛才对,可惜没有。他们一样不听从神的话,所以神才需要通过先知撒迦利亚提醒他们,不要重蹈祖先的覆辙。而以色列被掳的悲惨,耶路撒冷被焚毁,就是因为他们不听神的话。 以色列人如此,当今的我们也是如此,神不变的旨意就是要人听祂的话。
神从古到今,在呼唤我们,我们若不听神的话,当我们呼求神时,神也不听。可见不听神的话,是我们祷告的一大拦阻。因此我们就当听从神的话,不仅我们所祷告的成就,神还将我们没有求的也赐给我们。另外神要我们听祂的话是为了赐福给我们。耶利米书7:23说: 【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说:‘你们当听从我的话,我就作你们的 神,你们也作我的子民。你们行我所吩咐的一切道,就可以得福。’】同样在路加福音11:27-28说: 【耶稣正说这话的时候,众人中间,有一个女人大声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耶稣说,是却还不如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这都是告诉我们,听神的话而行是人间最蒙福的一件事,也是人间最重要的一件事,可是最重要的事我们却常常忽略了。我们总是向神呼求,却不听神向我们的呼唤。但我们要知道,神是创造我们的主,祂的旨意是至高的,祂知道什么是对我们最好的。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听从神的话,要行神所吩咐的一切道,这样我们所祷告的就能成就,也可得福!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