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
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
【玛3: 1-18】【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在玛拉基书第三章中,神籍先知玛拉基回答了上一章结束时的问题:“公义的神在那里呢?”先知在此预告公义的主即将来到,祂要来秉公执法。神又籍先知斥责以色列人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夺取神的供物。先知玛拉基首先说:【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万军之耶和华说”,是指这里的话乃是大能的神针对将来所作的预言。“我要差遣我的使者”,神将会差遣祂的使者,就是施洗约翰。“在我前面豫备道路”,这里的“我”,是指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在耶稣基督降生之前,祂的先锋施浸约翰必先被神差遣出现在以色列人面前,他教导人悔改,就是在主“前面预备道路”的“使者”。“你们所寻求的主”,就是以色列人素来所盼望、所等候的弥赛亚,也就是主耶稣基督。“必忽然进入祂的殿”,指弥赛亚将会突然公开的出现在以色列人面前,并且进入圣殿,施行炼净的工作(太21:12-17)。“立约的使者”,当主耶稣基督第一次降临时,是以祂的身体立了新约(来8:6-8),故称“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这是指主耶稣基督第二次再临,祂再临的日子正在迅速地接近中。【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硷。祂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彷佛古时之日、上古之年。】“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是指当主耶稣基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将会伴随着公义的审判(启19:11),是没有人能当得起的。这话就是针对上一章“公义的神在那里呢?”之问话的回应。“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意思是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硷”。 “炼金之人的火”能提纯,“漂布之人的碱”却能洁净。这是预言在基督再来的时候,祂要熬炼他们像炼净金银一样,使他们成为圣洁,“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而不是敷衍了事地事奉(1:6-14)。“那时”,是指百姓被主洁净之后。“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是指所有神的子民向着神的敬拜和奉献,“必蒙耶和华悦纳”。“彷佛古时之日,上古之年”,就如同以色列人的先祖未曾在信仰和行为上跌倒以前所献的祭一样,例如挪亚出方舟之后(创8:20~21),又如亚伯拉罕与神立约之时(创15:10)。
【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我必速速作见证,警戒行邪术的、犯奸淫的、起假誓的、亏负人之工价的、欺压寡妇孤儿的、屈枉寄居的,和不敬畏我的。’】“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这是直接答复前面邪恶的祭司们的问话:“公义的神在那里呢?”因此,这里“施行审判”,不是指千年国度以后神在【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启20:11),乃是指千年国度以前【基督台前】(林后5:10)的审判,也就是那【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4:17)之话的应验。这是重复证实基督必要第二次再临,施行审判,并且祂来的日子,无人能当得起、立得住。“我必速速作见证”,是指祂必成为迅速的见证人,并且显明下面所列举的罪行,使犯罪的人无可推诿。违反律法的事包括行邪术、犯奸淫、起假誓、扣押人的工资、欺压孤儿寡妇、亏负或欺压寄居的外人和不敬畏神。这里列出的罪,包括得罪神和得罪人两大类。而各项罪行均源自不敬畏神,无惧于公义之神的审判。【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所以你们雅各之子没有灭亡。万军之耶和华说:‘从你们列祖的日子以来,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现在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你们却问说:’我们如何才是转向呢?‘】当时的选民以为神已忘记了他们,非常失望灰心,但神宣告:“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这是指神的慈爱和信实等属性永远不改变。因是神不改变的,“所以你们雅各之子没有灭亡”。神如果不是不改变,败坏的以色列人早就灭亡了。“万军之耶和华说:‘从你们列祖的日子以来,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虽然一直以来,他们时常背弃神的律法,全族却仍未被消灭。“现在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虽然以色列人的情况不好,但神向他们呼吁,现在他们必须立即转向神,神就转向他们。“你们却问说:‘我们如何才是转向呢?’”这是以色列人的托辞,意思是我们在什么事上需要悔改转向神?我们到底作错了什么事?
【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祢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这是指出他们必须在献给神的供物上悔改,因为他们在当献的供物上夺取了神之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神的子民却对神狡辩,故意推卸他们的责任。“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当纳的十分之一”是神所要求于祂的百姓所当行的本分。“和当献的供物上”,就是在按照律例所该献给神的供物和礼物上。“因你们通国的人”,指大多数以色列人,他们在奉献的事上亏负了神。“都夺取我的供物”,就是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没有履行律法的条例。“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百姓若“夺取神之物”,神就会使“咒诅”的条款(申28:13-68)“临到你们身上”。【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原文是吞噬者),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万军之耶和华说: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是指律法条例所规定“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指十足按照律例,完整地奉献给神。“使我家有粮”,神的家就是圣殿(赛56:5),这粮是为供利未人与祭司(结44:29-31)。“以此试试我”,神禁止人【试探他】(申 6:16)但在此鼓励百姓“试试”他,“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就是当神的子民将当纳之物“全然送入仓库”时,神的倾福是“敞开天上的窗户”,使他们自己的仓库“无处可容”。“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神又应许必不容许“蝗虫”,就是任何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以致减少粮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这是以“田间的葡萄”来代表一切土产,就是从栽种直到收成,风调雨顺,没有任何意外灾情。“万军之耶和华说: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当万国的民看到神倾福给祂顺命的子民,使他们的粮产丰饶,便由衷承认他们是蒙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就是以色列人所居住的迦南地,会成为可喜爱的美地。
【耶和华说:‘你们用话顶撞我,你们还说:’我们用什么话顶撞了祢呢?‘你们说:’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有什么益处呢?如今我们称狂傲的人为有福,并且行恶的人得建立;他们虽然试探神,却得脱离灾难。‘】“耶和华说:你们用话顶撞我”,这些“顶撞”神的不是普通人,而是自以为敬虔事奉、比别人更加谦卑良善的人。“你们还说:‘我们用什么话顶撞了你呢?”以色列人蓄意顶撞神,却故作不知,推卸己过。“你们说:’事奉神是徒然的‘”,以色列人向神抱怨,长年以来一直献祭事奉神,却得不到神的称许,反而被神指责,简直枉费工夫。“遵守神所吩咐的”,是指他们自以为已经遵行律法的条规,遵守了神的命令。“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他们在神面前显出哀伤痛悔,犹如禁食斋戒,行为虔敬。“有什么益处呢?”指结果却得不到神的称许,他们的善行徒然无益。“如今我们称狂傲的人为有福”,以色列人抱怨,他们所看为傲慢自大的人却得到神的赐福。“并且行恶的人得建立”,以色列人自认在神面前行善却无所获,反而行恶的人却从神得着建造。“他们虽然试探神,却得脱离灾难”,恶人虽然屡屡试探神,违背神的旨意,却得免受神的审判,而平安无事。这里的辨论就显示以色列人对神的悖逆。以色列人凭他们眼前的遭遇,便怀疑神的公义,以为事奉神是枉然,因恶人兴旺,敬虔人得不到祝福。并且以为事奉神若不能带来物质上的丰盛,他们就没有理由去事奉耶和华。【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纪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我必怜恤他们,如同人怜恤服事自己的儿子。那时你们必归回,将善人和恶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别出来。‘】“那时”,就是当那些不敬虔的人随意评论神的作为时。那些“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神并不怎么在意那些不敬虔之人的谈论,因为他们受审的日子必会来到,与此同时,神却非常在意敬畏祂之人的谈论,甚且侧耳倾听。“且有纪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凡是敬畏神、尊神的名为大的人,他们的谈论必被神记录在祂面前的纪念册上,作为神在末日奖赏他们的凭据。“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就是神在末日借弥赛亚施行审判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那些“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必被分别出来归给神自己。“我必怜恤他们,如同人怜恤服事自己的儿子”,神必要如同父亲怜恤自己顺命的儿女一样的怜恤他们。“那时你们必归回”,“那时”,就是在神所定的日子。“你们必归回”,他们必要悔改转向神。“将善人和恶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别出来”。在神审判的光中,必要看见善人和恶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他们之间的区别。而神给敬畏祂、事奉祂的人的最高赏赐,就是成为属祂的人,而且特特归祂。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敬畏神!并要知道事奉神、敬畏神的人,必蒙神赐福!阿们!
<立约的使者基督>
读经【玛3: 1-6】【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在玛拉基书第三章的这段经文中,神籍先知玛拉基回答了上一章结束时的问题:“公义的神在那里呢?”先知在此预告公义的主,就是立约的使者基督即将来到。先知玛拉基就在旧约的最后时刻宣告【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神在此预言,在基督降生之前,祂将差遣“祂的使者”,就是新约福音书里所记载的施洗约翰。在先知玛拉基发出预言四百多年以后,施洗约翰出现了。在马太福音11:10-13中记载,耶稣引用了《玛拉基书》的预言,指出【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太11:10)基督第一次来,有使者为祂预备道路,就是施洗约翰,这是已经应验了的。施浸约翰教导人悔改,就是在主“前面预备道路”,为祂预备人心,当基督来到时,人的心容易接受。“你们所寻求的主”,就是以色列人一直在等待的那位拯救者,希望祂来拯救他们。先知就告诉他们,这忽然来到的主,正是他们所等候的弥赛亚,就是主耶稣基督。“必忽然进入祂的殿”,指基督将会突然公开的出现在以色列人面前,并且进入圣殿,严厉地洁净圣殿(太21:12-17)。“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这“立约的使者”,就是主耶稣基督。四百年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主耶稣以祂的生命和血与人立下新约,以祂的血赎清人类所有人的罪,使每个靠信心来到祂施恩宝座前的人,罪都能得着赦免,被拯救。所以神预言的中心就是“立约的使者”基督。立约的使者基督,祂是以色列人所仰慕的弥赛亚,然而当耶稣基督第一次来到世上的时候,神的子民大都拒绝接受祂,因为祂没有他们所期待的救世主的形像。但耶稣基督以祂的生命和血与人立下新约,使人不用再依靠遵守律法来得救,而是依靠祂在十字架上的代死来得救。所以从旧约到新约,从应许到应验,耶稣基督正是这约的中心,旧约带出新约,新约应验旧约,而耶稣基督正是这位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这是指主耶稣基督第二次再临。主耶稣基督第一次降临的预言,早已在两千年前应验,因此祂还要第二次再来,也必要应验,并且正在临近。
但先知说:【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硷。祂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彷佛古时之日、上古之年。】这是基督再来时的情景。基督再来时,将会施行公义的审判,所以先知用两句问话“谁能当得起呢?”“谁能立得住呢?”来强调主再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承当得起,也没有人能够站立得住。“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硷”。“炼金之人的火”,说明主再来要用火熬炼祂的子民,希望除去他们的杂质,使他们成为纯正。当然经火的提炼是不好受的,难过的,但这是必经的步骤。“漂布之人的碱”,是用来洁净,使布匹或衣服更洁白或清洁,因为碱会把不洁的东西化解。被化解,被熔解时也是不好受的。若不是这样,杂质和污秽就不能除去。“祂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炼银子的人坐在那里耐性的用火去炼金银,使杂质除去,因为杂质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除去。主再来也照样坐在那里,将每一个人的杂质对付清楚。祂坐在那里耐性地要除去他们的杂质,罪恶。“利未人”在此指祭司,他们在神面前负有持守正道并教导神的子民行道的责任,所以神的审判和炼净的工作要从责任最大的祭司开始,就是利未人所担当的职务。神对祭司的炼净使他们能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而不是敷衍的例行公事的事奉。所以当他们被炼净之后,“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彷佛古时之日、上古之年”。因为他们按公义献祭,所以他们的供物就蒙神悦纳,得神喜悦,就像从前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大卫等,所献的祭。那时他们一心遵行神的话,他们就被神悦纳,他们所献的祭也就被悦纳。犹太人以为弥赛亚的拯救是为了对付他们的仇敌,没想到弥赛亚来到的时候,却要审判他们的罪恶,对付一切犯罪的人。
因此【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我必速速作见证,警戒行邪术的、犯奸淫的、起假誓的、亏负人之工价的、欺压寡妇孤儿的、屈枉寄居的,和不敬畏我的。’】“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这是直接答复前面邪恶的祭司们的问话:“公义的神在那里呢?”因此神告诉他们,祂不但快要来施行审判,而且祂“必速速作见证”,就是祂必成为迅速的见证人,并且显明下面所列举的罪,使犯罪的人无可推诿。“行邪术的”,是有关信仰的罪,就是在神以外别有所信和
所爱的,这是神最憎恶的。“犯奸淫的,起假誓的,亏负人之工价的,欺压寡妇孤儿的,屈枉寄居的”,这是有关道德行为的罪。所以这里列出的罪,包括得罪神和得罪人两大类。而各项罪行均源自他们不敬畏神,无惧于公义之神的审判。但神不会姑息他们的罪,必要追讨。然而神告诉以色列人【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所以你们雅各之子没有灭亡。】神在这里强调祂是不改变的,祂的信实始终如一,祂必遵守与人所立的约。“雅各之子没有灭亡”,是指以色列全族或全国始终仍然存留,就是因神的慈爱没有改变,所以雅各的子孙仍蒙保存。但按属灵而论,“雅各之子”,是指真以色列人,就是真敬畏神的人。这样敬畏神的人,当然不会灭亡。因为神是不改变的,祂言出必行,所以祂要赐福给雅各的子孙,就必守诺言。只是先决条件是:那人必须是真雅各的子孙,像雅各一样敬畏神。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单单敬畏神,我们都要预备好自己,迎接主耶稣基督的再临!阿们!
<神的子民当纳十分之一>
读经【玛3: 7-18】【万军之耶和华说:“从你们列祖的日子以来,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在玛拉基书第三章的这段经文中,神籍先知玛拉基责备以色列人另一样罪,就是他们从列祖的日子以来,就常常偏离神的典章而不遵守,就是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夺取神的供物;但神应许他们若将当纳的物全然送入仓库,必要得神倾福。因此【万军之耶和华说:从你们列祖的日子以来,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现在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你们却问说:’我们如何才是转向呢?‘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祢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万军之耶和华说:‘从你们列祖的日子以来,你们常常偏离我的典章而不遵守”。在此神责备祂的子民常常偏离祂的典章不遵守,而他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夺取神的供物,就是偏离神的典章的具体证据。所以神向他们呼吁:“现在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但他们却问:“我们如何才是转向呢?”这是以色列人的托辞,他们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要悔改转向神?因此神就谴责以色列人:“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祢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以色列人不将当纳的十分之一给神,就等同于“夺取”神的供物,与强盗无异。但强盗只是从人手中夺取财物,若人从神手中夺取,其后果可想而知。神所要求于祂百姓的,是在神所给他们的“十分”中,纳十分之一给神,十分之九是他们可以享用的,这算过分的要求吗?可是以色列民没有把该纳的献给神,这是全国性的情形,不是少数人的问题,“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以色列人竟然通国的人都抢夺该给神的供物和当纳给神的十分之一,焉能不受祸呢?因此“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这是夺取神供物所带来的灾祸。夺取别人的东西是罪,是该被罚的。夺取神的东西,岂不更应该受罚?因此他们就成为被咒诅的对象。
但神在警告之后,给祂的子民一项非常宝贵的应许来鼓励他们纳十分之一。【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原文是吞噬者),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万军之耶和华说: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这是给所有肯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给神之人的应许。“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神不但要求以色列人当纳十分之一,也要求他们照神的旨意而纳。他们所纳的十分之一,应当“全然送入仓库”,即完全送入神的家中。十分之一不是用来存放在银行里,或拿来周济穷人,乃应完全送到神的家中。“使我家有粮”,这“家”就是圣殿(赛56:5),这“粮”是为供利未人与祭司(结44:29-31)。”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这并不是神允许他的百姓用试探的心来试探他,因为神是不能被恶试探的。所以这里“以此试试我”,就是神要祂的子民以十分纳一来试祂,来经历祂,神是否敞开天窗,倾福与他们,甚至无处可容,这必定包括种种的福气,是数算不尽的。当时的以色列人处在困苦的生活中,他们就以为神如果让他们的生活先获得改善,他们便能实行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否则只好将污秽的,有残疾的祭物献上。但神要他们知道,不忠实地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正是他们不能摆脱困境,不能让神“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他们,甚至无处可容”的原因。他们必须先实行奉献十分之一,神的赐福才会来到。神又应许以色列人,他们肯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田间葡萄树的果子,最怕的是不熟而落,因为不熟而落的果子就等于无用。如今神应许以色列人,他们肯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神要看顾他们葡萄树上的果子,未熟之先不掉下来。对神的子民来说家人平安,自己事业成功,儿女学业进步,在所作的一切事上,都亨通顺利,这都是成熟的果子,这是何等奇妙的应许!神最后还应许以色列人:“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这是一个忠实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的百姓的景况,这也是他们敬爱神的最具体证据,神也必赐福给这样的人,使万国都羡慕他们的景况,因为他们明显有神所赐的福乐。这是神亲口的应许的,神决不食言,祂的话一出,【决不徒然返回。】(赛55: 11)
可惜今天有许多信徒说我们不需要遵守旧约的十一奉献,因为新约说到奉献是,只要捐的乐意就好了(林后9: 7)。但这样说是错误的,因为十分之一是“当纳给”神,像你和我纳税给政府一样,我们若不交税,是犯法的,但不纳给神,则必遭受神的惩治。又因为十分之一是“当纳”给神的,所以就不是“奉献”,超过十分之一的才是奉献。既是当纳的,我们就不可随本心酌定了。一个自称是信主的人,如果没有做到十分纳一,就是夺取神的供物,因为神说这是我们当纳的十分之一。或许又有人说,我收入都不够生活所需,如何纳十分之一?但神说你可以以此试试祂,如果你连试的信心都没有,那怎能经历神所说的,要倾福与你的应许呢?那么我们如何计算十分之一呢?我们应该从当月的总收入中,纳十分之一给神,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神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本人在遵行纳十分之一给神之后,就经历神所赐的福气如这里所记,神“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神既然应许要倾福与我们,丰裕到无处可容,我们为什么不肯甘心乐意纳十分之一给神呢?因此每一位信徒都要明白玛拉基书三章中的这段经文,不要夺了神的供物,而让咒诅临到你身上。而是要明白神的话,然后加以谨守遵行,这样神必为你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甚至无处可容!
【耶和华说:‘你们用话顶撞我,你们还说:’我们用什么话顶撞了祢呢?‘你们说:’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有什么益处呢?如今我们称狂傲的人为有福,并且行恶的人得建立;他们虽然试探神,却得脱离灾难。‘】“耶和华说,你们用话顶撞我,你们还说我们用什么话顶撞了你呢?”神再次责备祂的子民在话语上顶撞祂。以色列人蓄意顶撞神,却故作不知,推卸己过。“你们说:“事奉神是徒然的,遵守神所吩咐的,在万军之耶和华面前苦苦斋戒,有什么益处呢?”“徒然”的意思是指不值得、没有果效。他们又说,遵守神的命令、或者在神的面前苦苦斋戒是没有益处的。这里所说的“苦苦斋戒”包括了禁食,也是指穿着丧服举哀。当他们在没有家人丧亡的情况之下这么做,是为了表示为罪哀伤,祈望得到神的赦免。如果目的是为了得到神的赦免,为什么他们说“没有益处”呢? 他们这样埋怨的结果,就表露出他们“苦苦斋戒”别有用心,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得到益处。“如今我们称狂傲的人为有福,并且行恶的人得建立;他们虽然试探神,却得脱离灾难”。以色列人凭他们只看见世上一部分恶人未曾遭报的情形,便怀疑神的公义,以为敬虔事奉神是枉然,倒是那些狂傲行恶的人反而亨通。其实说这样活的人不过只看见别人的恶,未真正看见自己的恶。倘若神也像他们所想要立即报应恶人那样地对待他们自己,恐怕他们自己也早已灭亡了。但神对于每一个恶人应受的报应和审判,自有他自己的时候和计划,岂是人所能妄论的呢?
【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纪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我必怜恤他们,如同人怜恤服事自己的儿子。那时你们必归回,将善人和恶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别出来。‘】神在这里清楚地告诉祂的子民,当那些怀疑神公平的人正抱怨神的时候,神却侧耳听那些敬畏神的人彼此谈论。可见神并没有忘记那些敬畏他的人,甚至他们的谈论也留心倾听。那么何必为恶人心怀不平呢?何必因为恶人在今世暂时得势而颓丧呢?但敬畏神的人却是神所眷念的,“且有纪念册在祂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祂名的人”。因此我们所最要留心的,不是神什么时候惩罚恶人,而是神是否正在留心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要只顾问别人行恶为什么未见报应,乃要问自己的名字是否已记在神的册子上。而敬畏神的人将会得到何等美好的应许,“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我必怜恤他们,如同人怜恤服事自己的儿子”。神必要如同父亲怜恤自己顺命的儿女一样的怜恤他们。“那时你们必归回,将善人和恶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分别出来”。就是在神所定的日子,他们必要悔改转向神,在神审判的光中,必要看见善人和恶人,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他们之间的区别。而神给敬畏祂、事奉祂的人的最高赏赐,就是成为属祂的人,而且特特归祂。而今天我们若敬畏神,并且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给神,神必将极大的福气临到我们。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敬畏神,我们还要忠实地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让神“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我们,甚至无处可容!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