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
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
【出33: 1-23】【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我曾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要将迦南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你和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要从这里往那地去……。】在出埃及第三十三章中记载了,以色列人因拜金牛犊得罪了神,神不同他们上迦南地去,百姓听见这凶信就悲哀;摩西就到营外的会幕朝见神,摩西求神同去,蒙神应允;摩西求见神的荣耀。首先【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我曾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要将迦南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你和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要从这里往那地去。】神“起誓应许”,表示神自己甘愿受祂誓言的约束。神曾数次应许“亚伯拉罕”(创12:7等),又应许“以撒”(创26:3),还应许“雅各”(创35:12),“将迦南地赐给你的后裔”,就是指以色列人。“现在你和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要从这里往那地去”,就是要摩西和百姓从这里往迦南地去,但神还是说“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表明被金牛犊事件破坏的立约关系还没有得着恢复。神虽然赦免了背约的百姓,也同意单方面遵守向列祖所立的约,带领他们进入“那流奶与蜜之地”,但还没有接受这些【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20:2)的人,重新成为祂的百姓。【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领你到那流奶与蜜之地。我自己不同你们上去;因为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恐怕我在路上把你们灭绝。‘】神说:“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这是重复23:20的应许,但神“自己不同你们上去”,就是不会同百姓一起上去,因为神知道这些“硬着颈项的百姓”,他们必然会再次犯罪,公义的神与他们同在,意味着他们“必要灭绝”(22:20)。但神“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领你到那流奶与蜜之地”,表示神并没有完全丢弃祂的百姓,神虽然向百姓发烈怒,却仍以怜悯为怀。“流奶与蜜之地”,是形容迦南地有许多盛产奶的畜牧之地和盛产蜜的显花植物。我们若肯听从神的话,神的同在乃是祝福,否则,便是灾祸(申4:24),因为神是烈火(来10:29)。
【百姓听见这凶信就悲哀,也没有人佩戴妆饰。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告诉以色列人说:’耶和华说: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必灭绝你们。现在你们要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使我可以知道怎样待你们。‘以色列人从住何烈山以后,就把身上的妆饰摘得干净。】“百姓听见这凶信就悲哀”,“凶信”就是神不与他们同行的消息。以色列民知道若没有神的同在,就意味着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听见这凶信就悲哀”。今天许多信徒只要神的恩典,不要神的同在;只要神的保守,不要神的管教,这比当年那些“硬着颈项的百姓”还要愚昧。主耶稣亲自应许门徒,若忠心实践大使命,【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今天我们若感受不到主的同在,就应当反省自己有没有在主的大使命上忠心。“也没有人佩戴妆饰”,以色列人摘除身上的饰物,是悲痛的一种表现。“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告诉以色列人说:耶和华说: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必灭绝你们”,指圣洁的神不能容忍“硬着颈项的百姓”。“现在你们要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使我可以知道怎样待你们”,以色列人“身上的妆饰”都是从埃及带出来的,基本上都与偶像迷信有关,神要他们“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一方面是表明哀伤痛悔的心志,另一方面是彻底去除外邦偶像。百姓就要用实际行动让神看到他们悔改的心,“可以知道怎样待你们”。“以色列人从住何烈山以后”,“何烈山”就是神的山(3:1),又称西奈山,是神颁布十诫以及建造会幕的样式之处(23:12;31:18)。“就把身上的妆饰摘得干净”,是指他们此后在旷野的行程中不再配戴妆饰物,这显明百姓悔改的心。人若要蒙神的悦纳,就必须悔改。
【摩西素常将帐棚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他称这帐棚为会幕。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百姓就都起来,各人站在自己帐棚的门口,望着摩西,直等到他进了会幕。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摩西素常将帐棚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他称这帐棚为会幕”,这“会幕”是摩西临时会见神的地方,并不是神在山上所启示的【会幕】(27:21)。这会幕“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表明“硬着颈项的百姓”,不配有神住在他们中间。然而神却离百姓不远,并没有离弃他们,只是要管教他们。“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摩西可以在会幕里替百姓求问神,摩西也要去到那里为百姓祈求。“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百姓就都起来”,这是一种恭敬地表示。“各人站在自己帐棚的门口,望着摩西,直等到他进了会幕”,就是目送摩西直到不见他的身影,表达了对他的尊敬。“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云柱降下来”象征神的同在,意味着神并没有完全离弃百姓。但“云柱”不是一直停留在会幕上,表明神还没有常住在百姓中间。“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是指神面对面与摩西说话。“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众百姓的行为表明,他们非常在意神会不会重新与他们同在,这表明他们的悔改是真心的。【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摩西转到营里去,惟有他的帮手一个少年人嫩的儿子约书亚不离开会幕。】“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面对面”不是指摩西可以用肉眼看见神,而是比喻摩西与神之间的交通亲密无间,“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摩西转到营里去,惟有他的帮手,一个少年人嫩的儿子约书亚不离开会幕”。“少年人”是与老年人相对的称呼,约书亚当时大概在四十岁以上,“不离开会幕”,就是看守会幕。摩西不叫亚伦或利未人,只叫约书亚看守,因为他是摩西的接班人。
【摩西对耶和华说:‘祢吩咐我说:’将这百姓领上去”,却没有叫我知道祢要打发谁与我同去,只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我如今若在祢眼前蒙恩,求祢将祢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认识祢,好在祢眼前蒙恩。求祢想到这民是祢的民。‘】“摩西对耶和华说:‘你吩咐我说:将这百姓领上去”,摩西抓住神以前所“吩咐”的话,即抓住神的应许来祷告。摩西强调“将这百姓领上去,却没有叫我知道你要打发谁与我同去”。之前神说:“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却没有说是怎样的使者,摩西想知道谁与他同去。“只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按你的名认识你”,就是特别的拣选了你,也就是神出于祂怜悯的爱,拣选了摩西。“在我眼前也蒙了恩”,是指摩西特蒙神恩。“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摩西恳求神,在以色列往迦南去的路程上,将祂的道指示他。也表示求神与他们同在,带领他们。“使我可以认识祢,好在祢眼前蒙恩”。他盼望更深地认识神,认识神做事的法则,好让自己的事奉能蒙神悦纳。这个祷告实在太摸着神的心意了。“求你想到这民是你的民”,这是摩西为百姓代求,盼望神重新接纳“这民”成为祂的百姓。虽然这些百姓并不配,但是他们是神的百姓,摩西就求神接纳背约的“这民”重新成为祂的立约之民。【耶和华说:‘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摩西说:‘祢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祢的百姓在祢眼前蒙恩呢?岂不是因祢与我们同去、使我和祢的百姓与地上的万民有分别吗?’】“耶和华说:‘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这是摩西祷告得神答应的明证。神应许祂与摩西同去,使他得安息。没有神的同在,就没有安息。有神的同在,在任何情况下,仍能安息。“摩西说:‘你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摩西的意思是,若没有神的同在,他宁可不去“流奶与蜜之地”。“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祢的百姓在祢眼前蒙恩呢?”因神还没有明确同意与“硬着颈项的百姓”同在,而摩西不但要神“和我同去”,也坚持要求神“与我们同去”,并再次强调“我和你的百姓”,摩西把他自己和神的百姓连在一起。“岂不是因祢与我们同去、使我和祢的百姓与地上的万民有分别吗?‘”意思是神的选民是和地上万族有所分别的,不同的原因乃在于有神和他们同在。摩西在此表达了他是多么看重神的同在。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这所求的我也要行;因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并且我按你的名认识你。’】“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这所求的我也要行”,指摩西的祈求得到了神的应允,同意与那些“硬着颈项的百姓”同在,重新接纳他们作为立约的百姓。这不是因为摩西的哀求,而是因为摩西所代祷的正是神的心意,所以神说:“因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并且我按你的名认识你”。【摩西说:’求祢显出祢的荣耀给我看。‘耶和华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又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摩西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因神向摩西显出莫大的恩典,此时摩西巴不得现在就亲眼看见神荣耀的同在。“耶和华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宣告我的名”,“一切的恩慈”,是指神一切的美善。“在你面前经过”,就是向摩西启示出来,“宣告我的名”,神的圣名所表达神本性所有的丰盛。神清楚地宣告:“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因此神的任何工作都是根据自己的主权,并不随人的要求或变化而改变。神乐意在摩西“面前经过”, 是出于祂的主权。所以神的计划并不因人的失败而改变,而是用恩典来遮盖祂的公义,显出祂的荣耀,作为祂与百姓同去迦南的证据。神又清楚地宣告:“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因为有罪的人,不能在圣洁的神之面光中存活,即使摩西也是如此。【耶和华说:‘看哪,在我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荣耀经过的时候,我必将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过去,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看哪!在我这里有地方”,神为摩西预备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当神的荣耀经过摩西的面前时,神必将摩西“放在磐石穴中”,并且神的手将要暂时遮掩住摩西。当神经过洞穴以后,神的手收回,摩西就可以看见神的背,但看不见神的面。但摩西能瞻仰神的荣耀,却不致于死亡。今天我们成了何等的人,可以经历主的同在,瞻仰主的荣耀,这是何等大的福分。为此,愿我们都要感谢赞美神!我们也要求主使用我们这些由耶稣宝血重价买赎回来的器皿,传扬福音,直到主再来的日子!阿们!
<神不与百姓同去迦南>
读经【出33: 1-11】【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我曾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在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以色列人因犯了拜金牛犊的大罪,神就不与他们同去迦南,百姓闻此凶信就悲哀,摘除饰物;摩西离营进会幕朝见神。首先【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我曾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要将迦南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你和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要从这里往那地去。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领你到那流奶与蜜之地。我自己不同你们上去,因为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恐怕我在路上把你们灭绝。百姓听见这凶信就悲哀,也没有人佩戴妆饰。】以色列人因拜金牛犊而违约,得罪了神,但神还会守约,因此神在此重提祂对列祖的应许,“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我曾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要将迦南地赐给你的后裔‘”。这是神听了摩西的祷告后,而有的回应,神实在是一位信实的神!虽然百姓犯了大罪,神在忿怒中恨不得将他们灭绝,而神仍然信守承诺,仍然愿意按照自己的应许使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但这里神还是对摩西说:“现在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要从这里往那地去”,这里“你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表明被金牛犊事件破坏的立约关系还没有得着恢复。神虽然单方面遵守向列祖所立的约,使他们进入“那流奶与蜜之地”,但还没有接受这些祂“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人,重新成为祂的百姓。但神为了记念祂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约,神说:“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领你到那流奶与蜜之地”。就是把以色列人领进应许之地,将迦南地赐给他们。这里的“使者”是一般的天使,神要差遣使者的目的乃是:“撵出”迦南六族的人,“领你到那流奶与蜜之地”。但神说:“我自己不同你们上去”。因为神的怒气还在。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是要与他们同在,亲自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可是现在神认定他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使得神不能与他们同去,“恐怕我在路上就把你们灭绝”了!这些硬着颈项的民,如果又招惹了神,恐怕在路上神就会把他们灭绝了。神就是要让以色列民知道这一点,使他们更加警醒自己。而照理说,神应许把他们继续带往应许之地,但又不和他们在一起,免得除灭他们,这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既可达到进入应许之地的目的,同时又没有神同在所带来的管教,这岂不正合他们心意吗?但是,以色列百姓若没有神的同在,就意味着死路一条,这样地上的祝福又算得是什么呢?失去了神的同在,地上的祝福便会变得毫无意义了,而他们在地上的功用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可是今天有许多信徒只要神的祝福,不要神的同在,只要神的保守,不要神的管教,这比当年那些“硬着颈项的百姓”还要愚昧。
摩西每次在祷告后,就将神的回应和警告告诉百姓,让百姓有所警醒和作出改变。这次当摩西把神不与百姓同去迦南的消息告诉以色列百姓后,“百姓听见这凶信就悲哀”,这“悲哀”应该是心里的哀痛(诗34:18),也表示他们悔改的心。他们为自己犯罪得罪了神而悲哀,也为罪所受到的惩罚而悲哀。当三千人死于利未人的刀下,他们没有哀伤,但是当他们知道失去了神的同在,他们心中哀伤忧苦。他们也意识到神不与他们同去迦南的痛苦,因此他们“也没有人佩戴妆饰”,就是除去身上的妆饰,悔改在神的面前,希望可以得到神的回心转意。因着百姓所表现出来这一小小的诚意,【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告诉以色列人说:‘耶和华说: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必灭绝你们,现在你们要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使我可以知道怎样待你们。’以色列人从住何烈山以后,就把身上的妆饰摘得干净。】这里神籍摩西再次向以色列民告示:“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必灭绝你们”,因为圣洁的神不能容忍“硬着颈项的百姓”。“现在你们要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使我可以知道怎样待你们”。这是神的命令。神要从百姓是否服从祂的这个命令,来决定以后如何对待百姓。因以色列人佩戴的妆饰大多是从埃及带出来,基本上都与埃及的偶像有关,金牛犊事件就是从百姓耳朵上的金环开始。因此神要他们“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以色列民就照做了,“以色列人从住何烈山以后,就把身上的妆饰摘得干净”,那曾摘下自己的装饰去犯罪的人,更要摘下装饰表示懊悔和自惭。“摘得干净”,就显明百姓悔改的心。人若要蒙神的悦纳,就必须悔改。今天我们也要除掉心中一切的偶像,单单来敬拜神,这也是为什么十诫中神将这件事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
【摩西素常将帐棚支搭在营外,离营却远,他称这帐棚为会幕,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百姓就都起来,各人站在自己帐棚的门口,望着摩西,直等到他进了会幕。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在神吩咐摩西要造的会幕完成之前,摩西一直都使用一个在营外搭的帐幕来亲近神,敬拜神,他把这个离开人群的帐幕也称为会幕。“素常”表示摩西常常与神相会、独处、祷告、聆听神的圣言。“凡求问耶和华的,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这帐棚是摩西在那里替百姓求问神的地方。这帐棚“离营却远”,表明百姓是多么不配,耶和华是远离恶人的。“当摩西出营到会幕去的时候,百姓就都起来,各人站在自己帐棚的门口,望着摩西,直等到他进了会幕”。当摩西出营到“营外会幕”那里去的时候,百姓望着摩西,显出对他的尊敬,也表明他们现在愿意真诚地接受摩西的带领,也愿意聆听摩西所告诉他们的神的旨意。也以此表明他们非常渴盼与神的和好,渴望回到神的身边。“摩西进会幕的时候,云柱降下来,立在会幕的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云柱降下来”,证明神的临在。摩西在求告神的时候,先有神的同在,其次才是神的话语。我们常常觉得神的同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其实恰恰相反,神甚愿与我们同在,我们不觉得神同在的原因往往是我们的心不在神那里,雅各书4:8说:【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百姓都俯伏下拜,表示他们对神的敬拜,也表示他们渴望得到神的赦免,神垂听摩西的祷告。
【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摩西转到营里去,惟有他的帮手一个少年人嫩的儿子约书亚,不离开会幕。】这里“面对面说话”,并非指摩西可以用肉眼看见神,而是说摩西与神之间的交通亲密无间,“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
也证明摩西是神特别的先知,除他以外,再也没有这样蒙恩的人。在民 数记12:6-8中,【耶和华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象。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摩西与神的亲近是如同朋友一般的亲近,他与神”面对面”说话,就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今天我们在祷告中与主说话,也是像“与朋友说话一般”,因为主亲自应许:【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约15:15)而嫩的儿子约书亚,神虽未对他说话,他却专心在神面前尽忠。当摩西离开会幕回到营中时,约书亚不离开会幕,以后他要继承摩西的重任(申34:9)。但愿我们今天都要像摩西和约书亚那样,专心在神面前尽忠,并要从这段经文中得着提醒,我们不要作“硬着颈项的百姓”。我们还要谨记腓立比书4:8-9中的话:【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阿们!
<摩西求神同去迦南>
读经【出33: 12-23】【摩西对耶和华说:'你吩咐我说:‘将这百姓领上去’,却没有叫我知道你要打发谁与我同去。只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在出埃及记第三十三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摩西求神同去迦南,蒙神应允;摩西求神显出祂的荣耀给他看。首先当摩西得知神不与以色列百姓同去时,他就继续祷告,【摩西对耶和华说:'你吩咐我说:‘将这百姓领上去’,却没有叫我知道你要打发谁与我同去。只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认识你,好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想到这民是你的民。'】这里摩西抓住神之前所“吩咐”的话,即抓住神的应许来祷告。“摩西对耶和华说:'你吩咐我说:‘将这百姓领上去’,却没有叫我知道你要打发谁与我同去”,摩西强调“将这百姓领上去”,是极其重要的事,但神“却没有叫我知道你要打发谁与我同去”,摩西是盼望神自己就是这位“使者”。“只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按你的名认识你”,是神出于祂怜悯的爱,拣选了摩西,神完全认识他,他在神眼前也蒙了恩。摩西就恳求神:“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就是求神在以色列人往迦南去的路程上与他们同在,带领他们。摩西又说,这样“使我可以认识你,好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想到这民是你的民”。这里摩西把以色列人说成“这民是你的民”。摩西就是求神接纳背约的“这民”,重新成为祂的立约之民。摩西的这个祷告实在是摸着了神的心意,所以【耶和华说:'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摩西这样体贴神的心意,神就给他这样美好的应许。神亲自与摩西同去,摩西就可得享安息。神何等爱摩西,满有恩惠的答应摩西的祷告。这是何等宝贵的福分!
神答应了摩西必定亲自和他同去迦南,使摩西得到安息,但摩西发现神的回答是只提到要和他同去,但以色列百姓却被省略了,难道神还是不愿意使百姓得安息吗?因此【摩西说:‘你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岂不是因你与我们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与地上的万民有分别吗?'】摩西不但要神“和我同去”,他也坚持要求神“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因神的回答中没有提百姓,摩西非常有智慧地把“我们”也就是“以色列百姓”放进了他的祈求中。现在不是摩西个人在神面前蒙恩的事情,而是百姓在神面前蒙恩的事情。所以摩西继续向神祈求,求神也给百姓的应许。摩西就用两个问句来强调神的百姓与地上的万民有绝大的区别。“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岂不是因你与我们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与地上的万民有分别吗?”这里表达了摩西是多么看重神与百姓同在,也表达了他多么惧怕百姓前行的时候没有神。摩西还要强调那不是他的百姓,而是神的百姓。这是以神为中心的祷告,摩西这样的祷告,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因这是最有效的祷告方法。因摩西的祷告是完全合神的心意,【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这所求的我也要行,因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并且我按你的名认识你。‘】神再次应允摩西的代祷,同意与那些“硬着颈项的百姓”同去。这不是因为摩西的哀求,而是因为摩西所代祷的正是神的心意。【摩西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摩西在此要求神显出自己的“荣耀”,作为祂与百姓同去迦南的证据。另外摩西有这样祷告,这正显示了在他心里最看重的就是神的荣耀。【耶和华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神没有按摩西的祈求回答他,而是向他显示祂的恩慈。这里“显我一切的恩慈”,意思是“显我所有的美善”。神的“荣耀经过的时候”,就是显出神的一切美善、是宣告祂名的时候。神又向摩西启示,因着祂的主权,“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这提醒摩西神是有主权的,他在祷告里向神祈求,但神有权决定怎样行。所以神的计划并不因人的失败而改变,而是用恩典来遮盖祂的公义,显出祂的荣耀,作为祂与百姓同去迦南的证据。
神【又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因为神是全然圣洁的,在全然圣洁的神面前,任何有罪的人看见神的面都不能够存活,所以有罪的人见到神的面的结局就是死。今天我们在传福音,叫人悔改归向神时,常会听到人说,神若让我看见祂,我就信祂。其实幸亏神不让他看见,否则他不能存活。之后【耶和华说:'看哪,在我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荣耀经过的时候,我必将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过去;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摩西非常地渴慕神,希望可以见到神的荣耀,神就为他想了一个办法,一方面让摩西免于死亡,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的要求。“看哪,在我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这“磐石”预表基督。哥林多前书10:4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我的荣耀经过的时候,我必将你放在磐石穴中”,所有信徒也必须藏在基督里才得平安。“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过去;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神让摩西站在磐石上蒙神伸手遮掩,等神过去,然后神将手收回,摩西就可以看见神的背,但看不见神的面,这样摩西就免去死亡。摩西看见了神的背,这样的经历一生有一次就足够了。如今被圣灵重生得救的信徒,也会像摩西一样多么渴慕能够看见神的荣耀。哥林多后书 3:18说:【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约翰福音1:14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今天我们因为有耶稣基督的宝血,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瞻仰神的荣光。我们更要盼望基督再来,那时我们就可以面对面地看见祂了。哥林多前13:12说:【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感谢主!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