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


诗77

【诗77: 1-20】【(亚萨的诗,照耶杜顿的作法,交与伶长。)我要向神发声呼求;我向神发声,祂必留心听我……。】诗篇第七十七篇是亚萨在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后写的,但因他数算神过去的作为而得着安慰。本篇的背景可能是百姓被掳到巴比伦或在哈巴谷时代所写的(哈3:8-15)。但亚萨在痛苦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祷告,他说:【我要向神发声呼求。我向神发声,他必留心听我。我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我想念神,就烦躁不安;我沉吟悲伤,心便发昏。细拉 】这里“发声”用了两次,说明亚萨不是默默的静祷而是开口祷告。他终夜恳切呼求神听他的祷告,那他这样的祷告有什么结果呢?亚萨说:“我的心不肯受安慰”,而且当他想念神的时候,就烦乱不安,可见他万分沮丧。【祢叫我不能闭眼;我烦乱不安,甚至不能说话。我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我想起我夜间的歌曲,扪心自问;我心里也仔细省察。难道主要永远丢弃我,不再施恩吗?难道祂的慈爱永远穷尽,祂的应许世世废弃吗?难道神忘记开恩,因发怒就止住祂的慈悲吗?细拉 】诗人在烦躁失眠的时候,就“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他就想起当年夜间的歌曲。但现在他却“扪心自问”,难道自己所面临的难处,是因为神丢弃了他?他甚想知道神是否已经丢弃以色列,止住祂的恩、慈爱和应许,又因为忿怒收回了祂的怜悯和慈悲。在国家陷于危难之中,神没有应允他的祷告,他就对神起了疑问。


【我便说: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我要提说耶和华所行的;我要记念祢古时的奇事。我也要思想祢的经营,默念祢的作为。神啊,祢的作为是洁净的;有何神大如神呢?祢是行奇事的神;祢曾在列邦中彰显祢的能力。祢曾用祢的膀臂赎了祢的民,就是雅各和约瑟的子孙。细拉 】当亚萨回想神在过往用“右手”,即以能力所行的奇事,顿时使他开始赞美神,作为救赎主的神是何等地圣洁和伟大。并且知道神是无与伦比的,祂行奇事并有大能的作为,他曾用“膀臂”救赎他的百姓脱离了埃及。这里“雅各和约瑟的子孙”,指全体以色列人。“有何神大如神呢?”这是引用摩西之歌“众神之中谁能像祢?”(出15:11)这是全诗的转折点,当诗人承认自己的“懦弱”、“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的时候,他的眼目从自己转向了神,他就从“烦乱不安”中走出来了。【神啊,诸水见祢,一见就都惊惶;深渊也都战抖。云中倒出水来;天空发出响声;祢的箭也飞行四方。祢的雷声在旋风中;电光照亮世界;大地战抖震动。祢的道在海中;祢的路在大水中;祢的脚踪无人知道。祢曾借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祢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诗人又追想神领祂百姓过红海的大能。“诸水”、“海”、“大水”都指红海。“箭”指闪电。当以色列人经过红海的时候,“诸水”看见神而“惊惶”,“深渊也都战抖”。“祢的道在海中;祢的路在大水中”,是形容神在不可能之中,带领百姓“下海中走干地”(出14:22)。“祢的脚踪无人知道”,是形容神平复红海之后,任何人都不能知道祂是怎样做成这件不可能的神迹。因神过去“借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自己的百姓,诗人认识了这一点,他就不再因思虑过渡而辗转难眠,而是安息在神的引导之中。今天我们有时在痛苦中祈祷神,也会感到神好像沉默起来,祂好像消失了一样,我们内心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就会对神起了疑问。但此时,愿我们也要像亚萨那样,数算神过去的作为,并要知道今天祂也会向我们施行慈爱和恩典,因为神是永不改变的,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对神起疑问,而是坚定的信靠祂!阿们!


<亚萨向神发声呼求>

读经【诗77: 1-20】【(亚萨的诗,照耶杜顿的作法,交与伶长。)我要向神发声呼求;我向神发声,祂必留心听我……。】诗篇第七十七篇是亚萨的诗,是他在患难中的祈祷诗,同时也代表整个以色列民,因他以个人的痛苦来表达以色列的痛苦。本诗的背景可能是以色列民被掳巴比伦或在哈巴谷时代所写的(哈3:8-15)。当亚萨在患难和痛苦中,就来到神面前迫切的呼求:【我要向神发声呼求;我向神发声,祂必留心听我。我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我想念神,就烦躁不安;我沉吟悲伤,心便发昏。细拉 祢叫我不能闭眼;我烦乱不安,甚至不能说话。】亚萨在遭遇极大的痛苦时就向神呼求,是发声的呼求,他大声地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而且他还“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可是他的心却“不肯受安慰。”并说:“我想念神,就烦躁不安;我沉吟悲伤,心便发昏。”甚至还抱怨:“你叫我不能闭眼。我烦乱不安,甚至不能说话。”可见他却是落在极度的痛苦中。亚萨也是代表整个以色列向神发声呼求,因被掳的以色列民,分散各地,看不见神的面,看不见圣殿,知道已经亡国了,被掳了,也知道家人被杀,家园被毁,圣殿荒凉,整个以色列在被掳、亡国中。在被掳的漫漫长夜里,每一个晚上都很痛苦,每一个晚上都没法得安慰而睡眠,于是他说:【我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我想起我夜间的歌曲,扪心自问;我心里也仔细省察。难道主要永远丢弃我,不再施恩吗?难道祂的慈爱永远穷尽,祂的应许世世废弃吗?难道神忘记开恩,因发怒就止住祂的慈悲吗?细拉 】诗人在烦躁失眠的时候,就“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以前晚上还可以唱歌。现在他在扪心自问,仔细省察后,他就发问:“难道主要永远丢弃我,不再施恩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所信的神,是信实的神,就如神宣告:【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祂是神,是信实的神;向爱祂、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申7:9)虽然此时神似乎丢弃了以色列,不再向他们施恩,但这只是对选民的管教,为的是让他们再次回转。然而神既然拣选了自己的百姓,就永远不会丢弃。诗人还问:“难道他的慈爱永远穷尽,他的应许世世废弃吗?”但神的回答是:【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祂的人,从亘古到永远;祂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诗103:17)而且神的应许是永远的。诗人又问:“难道神忘记开恩,因发怒就止住他的慈悲吗?”虽然神会向自己的百姓发怒,但他的慈悲却不会止息,就如诗人所说:【因为,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亚萨因心中甚感困惑,继而产生了这几个“难道”,使他觉得神没有与他同在,没有向他施恩,神丢弃了他。


当亚萨在向神提出了三个问题后,他便说:【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我要提说耶和华所行的;我要记念祢古时的奇事。我也要思想祢的经营,默念祢的作为。神啊,祢的作为是洁净的;有何神大如神呢?祢是行奇事的神;祢曾在列邦中彰显祢的能力。祢曾用祢的膀臂赎了祢的民,就是雅各和约瑟的子孙。细拉 】亚萨说:“这是我的懦弱”,“懦弱”就是软弱。当他看到自己的软弱后,就决心“要追念至高者”,就是仰望那位全能的神。亚萨在烦乱中,他无法明白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患难,而当他开始记念神的奇事,默念祂的作为,并数算祂的恩典时,就从永生的神那里找到答案,然后他一切的怀疑、惧怕都消除了。当亚萨思想神的恩典和拯救时,他就从极度的悲伤变成赞美,失望变为盼望。因为亚萨发现这根本不是神的问题,而是他自己的软弱。神并没有改变,神也永不改变,而是软弱的他凭自己的感觉,看外面的环境,然后动摇了自己的信心。所以亚萨这时候认识到自己的有限,自己的无知,便承认自己实在是一个懦弱的人。这是全诗的转折点,当诗人承认自己的“懦弱”、“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10节)的时候,他的眼目从自己转向了神。今天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会遇到烦躁、疑惑、痛苦、失眠的时候。还有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疾病,甚至遭遇噩运等,那么在这样极大的痛苦光景下,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就要到神面前来,向神发声呼求,更要思想神的恩典和拯救,这样我们就能从疑惑、痛苦、失眠、烦躁的光境中得到释放!最后亚萨说:【神啊,诸水见祢,一见就都惊惶;深渊也都战抖。云中倒出水来;天空发出响声;祢的箭也飞行四方。祢的雷声在旋风中;电光照亮世界;大地战抖震动。祢的道在海中;祢的路在大水中;祢的脚踪无人知道。祢曾借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祢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诗人在此详细的数说神救以色列人出埃及行了何等大的奇事,神的能力在自然界中显出祂的奇迹。当以色列人经过红海的时候,“诸水”看见并“惊惶”的,不是百姓,而是在百姓中间行走的神。“祢的道在海中;祢的路在大水中”,是形容神在不可能之中,带领百姓过红海时“下海中走干地”(出14:22)。“祢的脚踪无人知道”,是形容神平复红海之后,任何人都不能知道祂是怎样做成这件不可能的神迹的。神是永不改变的神,神过去带领百姓在不可能中走过红海,今天也会在不可能中向我们施行慈爱和恩典。祂过去“借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自己的百姓,今天也照样差派自己的独生子做我们的“好牧人”(约10:11)引导我们。神的“脚踪无人知道”,祂救赎的恩典、大能和作为,远远超出了人的智慧所能理解的。一旦认识了这一点,诗人就不再因思虑过渡而辗转难眠,而是安息在神的引导之中。今天你是否在苦难之中,你是否有像亚萨的经历,落在烦躁不安,沉吟悲伤,心便发昏中?若是,甚愿你也要像亚萨那样,说:“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就是说,你要承认自己的软弱,更要数算神的恩典,再要回到基督十字架的面前悔改,谦卑地让主引导你,这样你就能在主里面得到力量,胜过苦难,得到真正的安息!阿们!


Shar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