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
【林后2: 1-17】【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在哥林多后书第二章中,使徒保罗首先说:【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表示保罗在写《哥林多后书》之前,曾经访问过哥林多。“必须大家没有忧愁”,由此可知,保罗上次访问哥林多教会不太愉快,给哥林多信徒和保罗都带来了“忧愁”。【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我叫你们忧愁”,是指保罗在上次访问时责备哥林多信徒的过错,使得哥林多会众都很“忧愁”。“我叫那忧愁的人”,是特别指某位需要悔改的哥林多信徒,只有他的悔改才能让保罗完全快乐。【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保罗从上次不愉快的哥林多之行以后,曾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信给哥林多教会,叫他们感到忧伤,这封信并没有留传下来。 “恐怕我到的时候”,意指若不是我写信,恐怕就在我到你们那里的时候,会有不好的情形发生。“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保罗指望“那些人”能忧伤悔改,好叫他为他们而感到快乐,可是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他们的情况令他感到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表示保罗对他创建的哥林多教会的信心。虽然他们曾经被人误导而偏离正途,但由于他在他们身上所栽重的生命和所立的根基(林前3:6,10),必然会产生出良好的结果来。所以他深信当他们被带回到神的生命和基督里面时,也都会以他那种的快乐为他们自己的快乐。【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此封“流泪”信,就是那封遗失的信。“心里难过痛苦”,是强调有许多的焦虑和痛苦。“多多地流泪”,指写信时流了许多的眼泪。“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保罗向哥林多信徒解释他写前书,其中的责备不是故意叫他们“忧愁”,而是因为“格外的疼爱你们”。保罗那种特多和特深的爱,从他所写之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令信徒感受到的是他的爱,而非他的责备。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若有叫人忧愁的”,保罗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人,这给犯罪的人留下余地。但按当时来说,就是指哥林多教会中犯淫乱、娶自己继母的那个人。“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表明那人不只伤害了保罗,也伤害了整个哥林多教会。“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几分”既可指数量也可指程度。“恐怕说得太重”,表示保罗若说的“太重”,那人就必忧愁太过。那犯罪的人所犯的罪虽严重,却不是无可挽回,或不肯悔改的。“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指那犯淫乱的弟兄被教会采取纪律处分, “也就够了”。教会中纪律处分的目的是要挽回弟兄,而不是败坏弟兄,应当适可而止。“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这证明那位犯错的弟兄,在被众人责罚之后,已有忧伤痛悔的表现。信徒只要肯悔改认罪,就应予以赦免并接纳,以免对方“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如果我们只会对弟兄定罪、弃绝,却丝毫不曾为对方的灵魂着想,就不够资格定罪别人,因为这样反而证明我们没有肢体之间应有的爱。【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保罗深怕哥林多教会其他信徒不肯饶恕那犯罪的人,所以劝他们要向犯罪的人“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也就是要显明他们虽然责备那犯罪的人,但仍是爱他的,并没有放弃他。而他所写的前书除了责备犯罪的信徒以外,也要“试验”那些没有犯罪的信徒,是不是同心对付罪,顺从保罗的教训。等到他听了提多的报告(7:6-7、13-14),知道哥林多人实在顺从神的意思,跟他同心,就大得安慰。【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牠的诡计。】“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这是让哥林多信徒不要顾虑保罗会不同意赦免。因为保罗和教会都受到了这人的伤害,最大的直接受害者是保罗自己,但保罗不愿意越过教会,所以他先向教会提议赦免。“在基督面前”,表明保罗无论是责备还是赦免,都是回到主面前、行在主面前,寻求圣灵的引导,学习按主的心意处理事情,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血气。“为你们赦免的”,表示保罗的赦免为了哥林多教会在基督里的合一。“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牠的诡计”。撒但的诡计是要趁机把软弱的肢体骗回到牠的权势下,扩大对教会的伤害。所以教会该赦免的时候就要赦免,该怜悯的时候就要向软弱的肢体“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不让“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教会中如果缺少恩慈和赦免,仇敌就会趁虚而入,肢体之间若不能彼此合一相爱,得胜的乃是撒但。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保罗曾于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到过特罗亚(徒16:8),“主也给我开了门”,表明保罗在特罗亚传福音的事工蒙主祝福。“提多”可能带着保罗上一封信前往哥林多,保罗非常关切哥林多教会对这封信的反应,所以在没见到他之前“心里不安”。于是他无心继续留在特罗亚传福音,就往马其顿去。【感谢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意指神就是得胜大军的元帅。“我们”指信徒,乃是属灵的战士。“在基督里夸胜”,因我们是靠着爱我们的主,在一切的事上就能得胜有余。而信徒到处为主作见证,就散发福音的香气。信徒将他们对基督的认识表明在世人中间,乃是一种独特的香气。【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我们”指保罗和他的同工,也可泛指信徒。“在神面前”,表示信徒的一切所是和所作,都是为着神,也都归于神。这里保罗将世上的人分为“得救的人”和“灭亡的人”两类,若非得救就是灭亡,并没有别的结局。但无论是向得救的信徒或向不信的灭亡者,我们都应该随时随地显出基督徒应有的美好见证,并宣传十字架的福音,这样就“都有基督馨香之气”。这种香气有两方面的作用,“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这等人”指不信的人。基督钉十字架的福音,对于听了而仍顽梗拒绝相信的人,这福音要作定他们有罪的根据(约3:18),他们的结局乃是灭亡。“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那等人”指信的人。凡听信福音的人,这福音就是神的大能,使他们得救,结局就是永生。“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是指基督馨香之气会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结局,谁能改变或阻挡这个规则呢?基督馨香之气会叫拒绝相信基督的人死亡,谁还能硬心不相信祂,竟不觉得可怕呢?【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那许多人”指假师傅。“为利混乱神的道”,指他们为着服事自己的肚腹(罗16:18),而将人的话掺入神的话中,甚至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但保罗和他的同工“乃是由于诚实,由于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由于诚实”,就是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并且不因对象的不同而故意讲不同的话。“由于神”,意指在神的感动和引导下讲道。“在神面前”,意指所讲的道向神负责。“凭着基督”,就是在与基督合而为一的情况下讲道,所以所讲的道乃是彰显基督。但愿我们今天都要省察自己的存心,不要使自己成为“那许多人”中的一员,而是要像保罗他们那样在神面前,诚实的把基督的福音传开!阿们!
<保罗的爱与忧愁>
读经【林后2: 1-11】【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在哥林多后书第二章的这段经文中讲到,使徒保罗的爱与忧愁。首先保罗说:【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这里的意思是,保罗已经自己立定主意,他再去哥林多的时候不用带着痛苦的心情去,也不要让哥林多人因为听说保罗要来,而担心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他定了主意,就是“必须大家没有忧愁”,这是他所期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大家没有忧愁呢?就是哥林多教会中犯罪的人悔改了,这样他们就不会在忧愁中相见,而是都能快乐的相见。可见保罗因为爱哥林多的信徒,而为他们忧愁,也因为爱他们而为他们快乐。【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保罗的意思是,如果我在前书责备的话(林前5-6章)叫你们忧愁,无非是因为你们中间有人犯罪,这样除了那犯罪的人诚心悔改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由此可知,保罗的快乐就是看见犯罪的信徒诚心悔改。所以最能叫神的仆人快乐的,就是犯罪的信徒能够在主面前悔改回到正路。【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我曾写信给你们”这是指前书(林前4:21)。“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即那些在保罗预料中可能悔改的人反叫他失望。但保罗始终表现出他对哥林多信徒的信心,他深信他们还是有基督徒当有的表现而且也会像保罗那样,为教会灵性的堕落而忧愁,为教会复兴而快乐。保罗既把哥林多信徒的忧愁看作是自己的忧愁,也就深信哥林多人会以保罗的快乐为他们的快乐了。【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这说明保罗所写的哥林多前书,虽然满了责备的话,却是“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而写成的。责备若不是出于爱心,就只不过是一种败坏人性的发泄,先爱之深后责之严,这正是使徒保罗所表现的心情。所以他向哥林多人解释他写前书,不是发泄怒气,故意叫他们难过,而是因为“我格外的疼爱你们”。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之多,让保罗格外挂心操劳,也格外付出他的心力,我们可以从哥林多前后书看到,这是保罗所写的书信中篇幅最多的,加起来有29章,由此可以看到保罗为这间教会格外的付出与“格外的疼爱”。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若有叫人忧愁的”,保罗不明确指出是什么人,因他不愿叫那人觉得难堪,我们在教会中,也当学习为别人着想。而这人就是指哥林多教会犯罪的人,特别是林前第五章犯淫乱、娶自己继母的那个人,他就是因保罗的责备而忧愁的人。“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犯这样罪的信徒不但叫保罗忧愁,也叫哥林多教会的众人忧愁。教会中任何信徒犯罪,不但传道人觉得难过,教会其他信徒也该同样觉得难过。保罗这样说的意思,表示他前一封信那样厉害的责备,不单是表达保罗个人的痛心,也表达了哥林多教会其他爱主信徒的痛心,犯罪的人所犯的罪愈严重,就叫别人为他担忧得愈多。要是犯罪的人事后有几分悔改的意愿,也就叫为他忧愁的人减轻“几分”心灵的负担。保罗在这里特别解释:“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是要平缓以前那封信中的严厉语气,表示那犯罪的人所犯的罪虽严重,却不是无可挽回,或不肯悔改的,保罗对他有信心,相信他会悔改。这样哥林多的会众就不用过分苛责那犯罪的人,免得他担当不起,自以为罪恶太重而自暴自弃。所以保罗劝告信徒宽恕那犯罪的人:【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受了众人的责罚”,是指哥林多教会的人都同心指责那犯罪的人,这样的指责其实已经是一种责罚,对于一个愿意悔改的人,已经够严厉了,所以不用再过分责备。保罗说这话可能是因为听到提多的报告,知道那犯罪的人已经愿意悔改。因此保罗又说:【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对于不肯悔改的人,教会应该加以惩罚,但是对于肯悔改的人,就不要过分责备,免得使犯罪的人自以为没有盼望,不能得到赦免,因而有“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的危险。今天我们无论犯了多大的罪,都不该因惧怕而远离主,反倒应当赶快向主悔改,就能蒙主赦免与接纳。另一方面,别的信徒无论犯了多大的罪,只要肯认罪悔改,就应予以赦免并接纳,以免对方沮丧失去志气,甚至沉沦在世界中而不能自拔。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保罗深怕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不肯饶恕那犯罪的人,所以劝他们要向犯罪的人:“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也就是要他们显明他们虽然责备那犯罪的人,但仍是爱他的,并没有放弃他。哥林多信徒初时包容犯罪的人,后来却苛责过甚,全是因为没有保罗那种爱心,又放弃了真理的标准。【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保罗之前所写的信除了责备犯罪的信徒以外,也是要“试验”那些没有犯罪的信徒,是不是同心对付罪,顺从保罗的教训。等到他听了提多的报告,知道哥林多人实在顺从神的意思,跟他同心,就大得安慰。【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保罗以他使徒的身分,大可不必等待哥林多人同意,只管按照真理的权柄,执行教会章程,赦免犯罪的人。但保罗却不肯轻率地用他的权柄,他愿意等哥林多人跟他同心而行,一起赦免他们所要赦免的人。“在基督面前”,意思是他们的赦免是真实的赦免,是因为基督已赦免了,所以保罗和教会也愿意赦免。有时候我们对犯罪而悔改的人,似乎比基督更公义,基督已经赦免了的,我们还不赦免。但基督徒的所作所为,都应符合主的心意!接着保罗说:【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它的诡计。】这意思就是,教会在责备犯罪信徒的事上,不要给撒但留机会。虽然责备犯罪的人是好的,教会同心不容纳罪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假如教会做得过分,对于一个愿意悔改的人责备得太厉害,以致他灰心丧志,那就中了魔鬼的诡计。对犯罪的人过分严厉和过于姑息,都不合真理与爱心的原则。可是现今教会的情形比哥林多教会更不如,因为哥林多教会虽有许多的问题,但多半的信徒还是站在真理那一边,而今天的信徒却轻忽真理的准则!为此,愿每个信徒今天不但要有保罗的爱心,更不可轻忽真理的准则!阿们!
<信徒要显扬基督的香气>
读经【林后2: 12-17】【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在哥林多后书第二章的这段经文中,使徒保罗讲到信徒要“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而他首先提到【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保罗曾于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到过特罗亚(徒16:8),“主也给我开了门”,表明保罗在特罗亚传福音的事工蒙主祝福。“提多”可能带着保罗上一封信前往哥林多,保罗非常关切哥林多教会对这封信的反应,所以在没见到他之前“心里不安”。于是他无心继续留在特罗亚传福音,就往马其顿去。保罗虽然延迟到哥林多,他的心却一直挂念他们,甚至急着想遇见提多,好得知哥林多教会的消息。可见他延迟到哥林多绝不是不爱他们,而是顺从神的引导,到处显扬基督的香气。因此他紧接着说:【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保罗在此“感谢神!”因为祂“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这有当时特别的背景,当时的罗马军队,如果一个将军打胜仗回来,他就走在他的士兵和俘虏的前面,凯旋进城,并且在游行时,群众要烧香欢迎。保罗可能借用当时的习惯,来描写基督的战士,顺从基督的帅领而得到胜利的情形,所以这里说“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就是在各处留下得胜的见证。因保罗顺从神的帅领,他就能到处显扬基督的香气,如果他照自己的计划,来决定行程,就不一定能在各处显扬基督的香气。而他这样顺从基督的帅领,就在他的行程中更加认识基督,无论什么地方,都留下得胜的经历和美好的见证。因基督已完全得胜,祂也带领我们得胜,也使我们在各处散发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这种香气是因认识基督而有的,这香气不是从外面喷上去的,这香气是从信徒里面属灵的生命散发出来的,这种香气就是“基督馨香之气”。这“基督馨香之气”,就是我们因认识祂、信靠祂而有的美好品格与见证。基督徒若真认识基督,也委身于基督,在他身上一定会有基督那美好的品格彰显,也就是散发“基督馨香之气”。世上的香气是人用鼻子可以闻的,但“基督馨香之气”不能用鼻子闻,却要用眼睛、耳朵、心思、身体去“闻”。因为这香气就是基督徒被基督的权能改变以后所发出来的善美的言语、行为、生活、品德、和他们为基督所作的见证。
但基督的香气有两种作用:【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这里的“我们”包括保罗和他的同工,也可以泛指一切信徒。无论是向得救的信徒或向不信的灭亡者,我们都应该随时随地显出基督徒应有的美好见证,并宣传十字架的福音,这样就“都有基督馨香之气”。这种香气有两方面的作用,“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这等人”指不信的人。基督钉十字架的福音,对于听了而仍顽梗拒绝相信的人,这福音要作定他们有罪的根据(约3:18),他们的结局乃是灭亡。“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那等人”指信的人。凡信福音的人,这福音就是神的大能,使他们得救,结局就是永生。或许有人会问:基督的香气怎么会使一些人死,同时又使一些人活呢?基督徒如果都有基督的香气,就应当使一切闻见这香气的人都得着益处,怎么还能使人死呢?约翰福音3:17-18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这里说得非常清楚,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那么世人都得救了吗?没有,只有一些信祂的人得了救,还有许多人因着祂,被定了罪,因为“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这是世人被定罪的原因。明白了这个真理,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基督的香气能使人活,也能使人死。神原是要借着我们所发的基督的香气叫一切闻见的人都可以得救。如果人听了信徒所传的福音,而悔改信主,他们便活了,就成为得救的人。不幸的是,有许多人听见了信徒所传的福音,是硬心不信,甚至因为我们所发的香气恨恶我们,反对我们。这样他们就因不信便被定了罪,便死了,成为灭亡的人。
但是,无论使人死或使人活,我们都要在各处显扬基督的香气。那么你身上有基督的香气吗?世人在你身上能看见你为基督所作的见证吗?如果不能,你便成为一个没有香气的基督徒,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基督的香气?只要我们真认识基督,也委身于基督和祂有亲切的交往,就渐渐被祂所薰染,就能有基督的香气,基督的香气也就能在我们身上发散出来。我们与基督的交往越多、越久、越密,我们的香气就越增加,越浓厚,别人在我们的身上也就越多看见基督,越多得着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益处。保罗又说了句感叹的话:【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意思是:对于拒绝不信的人,他的结局是多么的可怕呢?对于基督十架的救法,接受的便得救,拒绝的便灭亡,谁能改变或阻挡神规定的这种原则呢?最后保罗说:【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这是对哥林多后书1-2章的总结。保罗说了这么多话,就是要叫信徒明白,他的脚踪不像那些假师傅,为利混乱神的道,或为利改变他们的行踪,而是要诚实地凭着神的引导决定他的脚步。他是在神面前,靠着基督传讲神所交付给他的信息。为此,愿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反覆思想,使徒所传讲神所交付给他的信息,并要求主施恩给我们,叫我们都能像保罗和他的同工那样:“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阿们!